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些隔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面隔开,通过隔震层的变形消耗和缓冲地震时地面的振动,以保护上部结构免于地震破坏的一种抗震手段。
从隔震部位分,隔震结构可以分为基底隔震、层间隔震、高位隔震和局部隔震。
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一些非承重构件(如支撑、剪力墙、连接件等)设置成变形能力强的消能构件,或在结构某些部位(层间、节点处、连接缝等)装设消能装置。
消能器是消能减震技术的核心,其主要功能在于消能地震能量。
减隔震技术研究
我国最早的隔震概念始于五六十年代,最初尝试采用的是砂垫层隔震,隔震造价低,但变量多,性能不易控制,不能自复位。
砂垫层隔震
从90年代开始,逐步地开展了球面摆式滑移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的研究和应用。
橡胶隔震支座
我国的减震研究始于80年代,最初使用的是利用耗能钢板进行耗能的减震装置。进行了系列带有减震装置的结构体系研究,包括带有减震支撑框架和中高层结构,并在消能减震计算方法方面进行系统研究。
从90年代末,开始在一些新建和加固工程中应用消能减震技术。
在2008年之后,消能减震应用显著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。
消能减震阻尼器
减隔震技术相关规范
从2001版建筑抗震规范纳入了减隔震技术开始,随着减隔震技术进步,减隔震技术的相关规范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。
隔震相关规范有《建筑隔震橡胶支座》JG/T118—2018、《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》CECS126—2001、《橡胶支座第1部分: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》GB/T20688.1—2007、《橡胶支座第3部分:建筑隔震橡胶支座》GB/T20688.3—2006、《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JGJ360—2015、《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》03SG610—1、《建筑隔震柔性管道》JG/T541—2017。
减震相关规范有《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》JGJ297—2013、《建筑消能阻尼器》JGJ209、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(振)设计》09SG610—2。
减隔震技术的应用
目前减隔震技术已经大量广泛应用于有抗震需求的建筑结构中。
隔震
隔震技术限于抗倾覆要求的限制,主要用于中低层的建筑,同时突破高宽比限值4及层间隔震等一些技术难度高的隔震建筑也有一些应用。
针对于隔震建筑防倾覆的相关技术措施和专利技术也有发展和进步。
比较典型的隔震建筑包括被称为“楼坚强”的芦山县人民医院、北京大兴机场项目、云南昆明机场项目、成都凯德风尚住宅项目、同时采用隔震和减震技术的唐山妇幼保健院项目、同时有隔震和减震建筑的郯城职业技术学校、四川西昌攀西国际商贸城等项目。
芦山县人民医院隔震示意图
减震
减震技术的应用则更加广泛,除了普通的中低层框架结构,在较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,以及超高层结构中也有很多应用。
依据建筑要求的不同,应用形式也多种多样,有传统支撑式的减震结构、墙墩式的减震结构,以及提高减震效率的肘节式、伸臂端放大式的减震结构,还有利用剪力墙连梁、高层连廊、超高层伸臂桁架等部位设置减震单元的应用布置方式。
应用范畴包括了新建建筑、老旧加固建筑和使用功能改变的扩建类项目等。
比较典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措施的工程应用包括,北京盈泰中心、天津国贸中心、天津现代城、乌鲁木齐绿地中心、重庆来福士广场、昆明春之眼和长沙世茂广场办公塔楼等高层结构,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、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、清华苏世民学院和各类中小学校医院等建筑。
参考资料:《建筑减隔震技术》薛彦涛;《浅析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展望》钱坤、徐达。
来源:济震微讯